現貨庫存,2小時發貨,提供寄樣和解決方案
熱搜關鍵詞:
今年的嵌入式系統競賽圓滿落幕,參賽作品創意無限,場景豐富,激發了嵌入式學習的新熱潮。在眾多優秀的作品中,湖南工業大學的“我為MI汽車代言隊”憑借其設計的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樁脫穎而出,不僅贏得了全國一等獎,還獲得了應用賽道的企業獎項——ST杯。
這支由彭鵬、李可、文藝興三位同學組成的團隊設計的無線充電樁系統,采用了意法半導體的STM32G474作為主控芯片。系統通過自制無線線圈和三維平臺,構建了一套由DC-DC變換器組成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樁系統。經過嚴格的測試,該系統實現了600W的非接觸式能量傳輸,整體效率達到了90%。
為了探究STM32G474在項目中發揮的作用,我們采訪了三位隊員。他們透露,項目中使用了兩片STM32G474,分別作為DC-DC變換器原邊逆變器和副邊整流橋的主控芯片。通過充分利用STM32G474的高精度定時器以及過采樣ADC等功能,實現了低功耗和高效率的設計目標。如需STM32G474產品規格書、樣片測試、采購、BOM配單等需求,請加客服微信:13310830171。
在具體實現上,原邊逆變器采用了移相控制和PI算法進行調節,而副邊整流橋則采用了不控整流方案,這不僅降低了成本,也簡化了設計。整個系統采用SS補償結構,并匹配了諧振網絡參數,以實現恒定電流輸出。此外,項目還搭建了一套三維平臺來進行X、Y、Z三軸移動,模擬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場景,通過機器視覺技術控制接收線圈的位置自動追蹤和校準,從而確保了高效率的無線電能傳輸(WPT)。
相對于傳統的有線充電方式,無線充電技術具有使用方便、安全等優點。它不僅消除了電氣連接的觸電危險,避免了機械接觸所帶來的磨損和維護問題,還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和天氣條件。特別是通過三維平臺運動技術,可以實現電動汽車在車位停車時無需精準對準即可進行無線充電,極大地方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。
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,“我為MI汽車代言隊”的成員們分工明確:彭鵬負責硬件設計及系統搭建,李可專注于軟件部分的編寫,而文藝興則通過FPGA實現了視覺模塊的功能。這種科學合理的分工使得團隊能夠高效地推進項目進度,并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。
湖南工業大學的這支隊伍以其創新的設計和扎實的技術功底,不僅展現了年輕學子們的無限潛能,也為未來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