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貨庫存,2小時發貨,提供寄樣和解決方案
熱搜關鍵詞:
在多節串聯電池組中,即使電芯制造工藝高度一致,實際使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現容量、內阻和自放電率的差異。這些差異將直接影響電池組的整體性能與可用容量。因此,在電池管理系統(BMS)設計中,電池平衡技術成為提升系統效率和壽命的重要手段。
以一個典型的Li-ion或LiFePO4電池組為例,為延長壽命,通常限制單體電池的工作范圍在10%至90%的SOC之間。當某節電池率先達到過壓保護(OVP)閾值時,整個充電過程必須終止,即使其余電池尚未充滿;同樣,在放電過程中,一旦某節電池電壓低于欠壓保護(UVP)閾值,系統就必須停止運行,盡管電池組中仍有剩余能量。
這種“短板效應”意味著電池組整體的有效容量由最弱的一節決定。若不進行有效平衡,長期使用后容量衰減將進一步加劇這一問題。
被動平衡是一種通過耗散多余能量來實現均衡的技術。其核心結構是一個由功率MOSFET與電阻組成的分流電路。當某節電池電壓超過設定閾值時,MOSFET導通,將多余的電能以熱的形式耗散在電阻上。
例如,LTC6811集成了內置MOSFET,支持每節電池獨立控制平衡電流,最大可達60mA。對于更高電流需求,也可外接MOSFET擴展能力,并可通過內部定時器配置平衡時間。
優點:
結構簡單,易于實現;
成本低,適合小規模應用。
缺點:
能量利用率低,產生熱量影響系統穩定性;
平衡速度慢,不適合高功率或快速充放電場景。
如需LTC6811和LT8584產品規格書、樣片測試、采購、BOM配單等需求,請加客服微信:13310830171。
主動平衡則通過DC-DC變換器將多余能量從高SOC電池轉移到低SOC電池,從而實現能量的再利用。相比被動方式,它不僅能提高電池組可用容量,還能緩解熱管理壓力。
以LT8584為例,該器件采用反激式拓撲結構,可在任意兩節電池之間進行能量轉移。典型應用場景包括:
將能量從高電壓電池轉移到模塊內其他電池;
向整個電池組回饋能量;
或者為輔助電源軌供電。
這種架構不僅解決了因個別電池提前到達UVP而終止放電的問題,還顯著提升了電池組的能量利用率和循環壽命。
優點:
高效節能,減少熱量積聚;
支持大電流平衡,響應速度快;
可實現跨電池模塊的能量調度。
缺點:
硬件復雜度較高;
成本高于被動方案;
需要更復雜的控制算法與隔離設計。
在BMS設計中,工程師應根據系統需求合理選擇平衡策略:
被動平衡適用于對成本敏感、功耗較低的小型設備,如便攜式儲能系統;
主動平衡更適合高能量密度、高功率需求的應用場景,如電動汽車、儲能電站等,尤其在追求長續航、高可靠性的場合更具優勢。
隨著電池管理系統向高精度、智能化方向發展,主動平衡技術正逐步成為高端BMS的標準配置。未來,結合高精度測量IC(如LTC68xx系列)與高效能主動平衡控制器,將成為構建高性能電池系統的主流路徑。